6 月 13, 2015 Einstein 天文資料庫, 專題文章 0
太陽的表面主要可分為三層,由太陽中心起計算,依次序為核心、輻射層和對流層。
核心約為太陽半徑的四分一,溫度高達1500萬度,密度比水高150倍,壓力是大氣壓力的2000億倍,這個溫度和壓力足夠產生核聚變,讓兩顆氫原子結合成氦原子,產生大量的能量。
輻射層利用輻射作用是把核心的能量傳送到太陽表面,而對流層則利用對流作用傳送能量。在太陽中心部份產生的光子 (光的粒子),在太陽中不停跳彈,約需要三萬年時間才可離開太陽,飛到宇宙去。
對於一顆自行發光的恆星來說,我們的太陽屬於較小型的中年恆星。太陽本身是穩定的,但對於太陽表面的大氣層的種種自然現象,卻是不停產生激烈的變化,這種種的現象可產生熾熱的氣流或粒子流,亦可形成太陽風,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地球及我們的通訊設備。
太陽的大氣層可分為三層:最內為光球層、其次是色球層,最外是日冕。
光球層是太陽大氣層最底的一層,而光球表面最常見的就是它們的米粒組織,這些組織平均直徑有300-1000公里,溫度比旁邊的氣體高出200多度,它們的平均壽名約有七至八分鐘,相信是光球層底部以每秒鐘2公里的速度流到表面而形成的。
除此之外,黑子也是光球層上常見的組織,它的成因是當太陽磁場扭曲時,磁場會減慢太陽內部流向太陽表面的熱力,使其溫度變低,而那個區域的顏色也會變暗。大約每隔11年左右,便會出現一次黑子高峰期。
下圖是美國太空總署於2001年在太空船上拍攝到的照片,圖的黑點部份是太陽黑子。那是近十年來發現的一些最大的黑子群,右上角的太陽黑子的面積比地球還要大三倍。
Credit: NASA
至於色球層,平時不能觀測到,因為其底部的光球層實在太亮了,所以我們只有在日食時,才有可能觀測到淡紅色的色球層。
最高的一層大氣層是日冕,其溫度約為數百萬度。由於亮度較低,所以平時不能觀測,只有在日食時才可看到。(下圖是美國太空總署攝得的日冕圖片。)
科學家認為,太陽黑子可以產生巨大的日冕爆發,將數十億噸重的帶電氣體,以每秒1280哩的速度發射出來,這些氣體到達地球時,會影響地球的磁場,對地球的電子通訊、人造衛星,造成嚴重的傷害。
資料搜集及編寫:蔡錦滔
4 月 07, 2018 0
8 月 17, 2017 在〈星空隨筆 – 日食知多少?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4 月 23, 2024 在〈2024年4月8號日全食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6 月 25, 2022 在〈第14筆:「行星連珠」定義及觀測有感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12 月 08, 2020 在〈雙子座流星雨2020及土星合木星天文現象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8 月 31, 2020 在〈宇宙瞬息 251-260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1 月 02, 2019 在〈天文學基礎課程 Basic Course of Astronomy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10 月 10, 2018 0
6 月 13, 2015 在〈天秤座 Libra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10 月 07, 2017 0
10 月 14, 2015 0
10 月 11, 2017 0
9 月 01, 2017 0
1 月 02, 2019 在〈天文學基礎課程 Basic Course of Astronomy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11 月 26, 2024 在〈手机星图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10 月 07, 2024 在〈2024年11月23日-24日「秋冬行星大匯演」觀星營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7 月 27, 2024 在〈2024年8月10日 夜行英仙座流星雨觀測活動 (大埔區)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4 月 23, 2024 在〈2024年4月8號日全食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3 月 06, 2024 在〈第十九屆星匯點幹事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5 月 01, 2023 在〈第十八屆星匯點幹事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