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 月 13, 2015 Einstein 天文資料庫, 專題文章 在〈地球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直徑(km) | 12756 |
質量(kg) | 5.9742×1024 |
與太陽平均距離(km) | 1.496×108 |
軌道半徑(AU) | 1 |
公轉速率(km/s) | 29.79 |
公轉週期(地球日) | 365.26 |
自轉週期(地球日) | 1 |
密度(g/cm3) | 5.52 |
表面重力(x9.81m/s2) | 1 |
自轉軸傾斜角(deg) | 23.45 |
軌道離心率 | 0.01671 |
軌道傾斜角(deg) | 0 |
反照率(%) | 37 |
最亮光度 | ? |
平均表面溫度(K) | 287 |
表面溫度範圍(K) | 203-328 |
地球與太陽平均距離為1.496×108km,天文學稱此為一天文單位(Astronomical unit, AU)。地球只得一天然衛星,它是月球。地球的太陽日(solar day)是24小時,等於86400秒,而恒星日(sidereal day)則為86164.1秒,比太陽日為短。
地球之所以跟其他行星截然不同,是因為地球存在著生命,生命令地球在太陽系別具一格。生物能在地球生存,是因為地球有一個優良的環境和溫和的環境。它有一個起保護作用的大氣層,主要成份是氮氣,其次是氧氣,還有一個由臭氧組成的臭氧層,它把大部份有害的紫外線隔去。大氣層還能保護地球表面,使它不受小型隕石撞擊。它是太陽系唯一擁有大量液體水的行星,金星因為太熱,水變成了蒸氣;水星因為太冷,水變成了冰。地球溫度適中,水在液態。地球的地殼活動十分活躍,火山、地震,使地球的地貌不斷改變。地球天氣的微妙平衡,實在令人驚訝。
地球的形狀為一扁球體,赤道部分凸出。地球赤道半徑為6378.137km,赤道圓周為40075km。平均表面溫度為287K。
大氣成份含量表:
氣體 |
成份 |
氮N2 | 78.08% |
氧O2 | 20.95% |
氬Ar | 0.93% |
水 | 0.3-0.04 ppm |
二氧化碳CO2 | 345 ppm |
氖Ne | 18 ppm |
臭氧O3 | 0-12 ppm |
氦He | 5 ppm |
甲烷CH4 | 1.7 ppm |
氪Kr | 1 ppm |
氫H2 | 500 ppb |
氧化二氮N2O | 300 ppb |
一氧化碳CO | 100 ppb |
文:高子
4 月 22, 2017 在〈2017年5月27-28日 「天外地球」觀星營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2 月 20, 2017 0
1 月 07, 2017 0
4 月 23, 2024 在〈2024年4月8號日全食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6 月 25, 2022 在〈第14筆:「行星連珠」定義及觀測有感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12 月 08, 2020 在〈雙子座流星雨2020及土星合木星天文現象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8 月 31, 2020 在〈宇宙瞬息 251-260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1 月 02, 2019 在〈天文學基礎課程 Basic Course of Astronomy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10 月 10, 2018 0
6 月 13, 2015 在〈天秤座 Libra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10 月 07, 2017 0
10 月 14, 2015 0
10 月 11, 2017 0
9 月 01, 2017 0
1 月 02, 2019 在〈天文學基礎課程 Basic Course of Astronomy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11 月 26, 2024 在〈手机星图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10 月 07, 2024 在〈2024年11月23日-24日「秋冬行星大匯演」觀星營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7 月 27, 2024 在〈2024年8月10日 夜行英仙座流星雨觀測活動 (大埔區)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4 月 23, 2024 在〈2024年4月8號日全食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3 月 06, 2024 在〈第十九屆星匯點幹事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5 月 01, 2023 在〈第十八屆星匯點幹事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